李奇茂 Lee, Chi-Mao
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榮譽教授
2014 獲頒臺灣輔仁大學榮譽博士
2013 河南鄭州成立李奇茂書畫藝術館
2013 南京大學成立李奇茂美術館
2012 國立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主辦:李奇茂大展
2012 廣東中山市設立:李奇茂繪畫館
2012 山東高唐設立:李奇茂藝術館

什麼是水墨大師?


今天我已是九十歲的老人了,我個人下個定義:什麼是水墨大師?什麼是南京畫派?上海畫派或北京畫派?中國水墨畫其畫派及個人風格產生不能離開創作環境因素。
黃才松教授生於斯長於斯,他是臺灣畫派的代表。因為他的才氣與努力,近年我遊走於海峽兩岸及國際間,有人認為他是現在中國水墨畫的代表之一。我是從香港、上海、北京這幾個地方的藝術家口中聽到的,他們是看到他的作品才講的,並不認識他本人。我很高興他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。2014

黃光男 Huang, Kuang-Nan
前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
2014 行政院前政務委員
2012 總統府國策顧問
1995-2004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
2000-2003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
1986-1995 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
1993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文學博士

筆陣生雲,詞鋒捲霧
黃才松畫藝


藝術是心靈的眼睛,繪畫則是眼睛向前方向。 黃才松先生自身對於繪畫藝術既得興趣之使然,亦為藝術社會學中的群體志向的詮釋者。他的畫承繼前人的古典規範,亦即筆墨形式的應用,以及美學之於東方藝術的特質,均能瞭若指掌,又開啟環境中的國際求真的視覺感應, 融滲在畫質上的表現。完整地說明他的才情,既有時代精神注入現實,又得美學之中藝術表現要素,因此豐富的情思則能表現雋永的作品。
我被他在臺灣地域上的風情創作所感動,看來平常視覺尋常景色,如防風林的木麻黃樹在風雨過後的堅毅性格,躍然在他的畫筆呈現臺灣風土情趣,是鄉土也是時代在環境的特殊表現,正是千尋百覓的藝術美學的精典之作。又如同畫臺灣山水丘豁,表明了寶島人情世故相近相濟的物象,被靈 化後的現實是作者讀到的見解,也是美感之於大眾的原因。
黃才松幾十年來兢兢業業在追求真實的理想,也服膺美學元素的知識,因為知識是力量,指引藝術創作的動能,是知在前,情在後,才構成社會認定的價值。黃才松秉持心正行正,心正筆正的循理,在創作路途上「聽牧 唱樵歌,洗盡五年塵土腸胃,奏繁弦急管,何如一派山水之清」。逢書必閑,閑閑者智也。才松兄的藝術表現真個「筆陣生雲,詞鋒捲霧」可喻。

江明賢 Jiang Ming-Xian
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名譽教授
北京中國畫學會顧問
2011~ 中國國家畫院院務委員暨研究員
現任臺灣美術院常務副院長
1997-2012 臺灣師大美術系教授
2002-2005 臺灣師大美術系主任暨美術研究所所長
1974 西班牙中央藝術學院碩士學位

我看到水墨畫的未來與希望!


才松教授過去一系列主題展如木麻黃、流沙、山水丘豁等系列,綿密嚴謹 之佈局,造型與意象經營之千變萬化,典雅明快之設色,率性流暢之用筆線條,獨特而具理念之繪畫語言表現……等等,對生命的榮枯禮讚與悲歌,皆具磅礡震撼感人之勢。 江山代有才人出,讀才松之作品,我看到水墨畫的未來與希望!

杜忠誥 Du Zhong-Gao
明道大學講座教授
全球讀經(儒)教育基金會董事
1997~ 國父紀念館美術審議委員
2009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審查委員
2006 國立歷史博物館美術文物鑑定委員
1992-1994中華書道學會創會理事長

筆墨華滋,氣格高渾


黃才松的繪畫,以山水為最勝場。其作品無論是對景寫生或遷想造境, 都勤於構思,表現手法獨特,骨法與神韻兼而有之,個人風格鮮明。且能盈科日進,是一位值得敬重的誠篤藝術家。尤其稍前展出的木麻黃及流沙系列作品,無不筆墨華滋,氣格高渾,動人心魄,不僅提供前所未有的視覺饗宴,同時也為臺灣畫史增添了不少饒富鄉土情趣的精采傑作,令人回味無窮。

曾肅良
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專任教授
2011~ 台灣藝術行政暨管理學會理事長
1998- 2002 英國國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博士
(Ph. D., Dept. of Museum Studies, University of Leicester, U.K.)
主修:博物館學

清則麗,奇則殊,空則靈


不論山水或是花鳥,黃才松的作品都予人一種清新與空靈之感,唐代詩論家司空圖曾定義「清奇」之美,在於「神出古異,淡不可收。如月之曙,如氣之秋。」清代詩人沈祥龍則將「清」與「空」分開詮釋,認為所謂的「清」,意謂詩人的品格高尚,不同流合污,內心能夠與俗世保持一定的距離。所謂「空」,則指的是境界高遠,所詠景物自然清新,不著色相,空虛若無。


「清奇」與「空靈」是中國文人審美的重要元素,因清而奇,因空則靈,離開了清奇與空靈,藝術將只是擦脂抹粉的裝飾品,俗不可耐,無一是處。清代詩人張問陶曾在其詩中寫道:「想到空靈筆有神」,清代詩人沈祥龍也在其《論詞隨筆》說道:「清則麗,空則靈。」所謂「清者,不染塵埃之謂;空者,不著色相之謂」。

潘襎
2007任亞洲藝術學會(ASA)國際總會理事
2001 台灣美學藝術學學會(TAAAS)秘書長
2002 日本國立大阪大學美學藝術學博士
1998 法國巴黎第十大學南特爾大學藝術史DEA

流動的筆法與物象


黃才松除了不斷嘗試傳統技法之外,致力於紙張的掌握、控制、效果以及面對景物時捕捉瞬間飄逝心象的纖細感受性。(待渡)(1985)使我們看到他的隨性之作,給人 - 迷濛動人之感,(永福居) (1988)、(中秋寄懷) (1988)、(夜讀圖)(1988 )是充滿著詩情而非實景的表現。其中的(待渡)掌握水光蕩漾的河川光影效果。80年代初期到末期我們看到黃才松試圖打破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隔閡,已經能夠自在地掌握對象以及瞬間捕捉對象的感受,特別是他開始以一種趣味的情懷來觀照對象,(中秋寄懷) 的構圖奇特,傳統的畫面以留白來處理天空,然而他卻以撞粉、厚塗、渲染的自然效果詮釋變化多端的天空雲彩。以虛為實,打破傳統留白的思維.運筆隨性而自由,興之所至,不拘常形。